在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东麓,松桃苗族自治县静静坐落于黔、湘、渝两省一市交界处。这片土地,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是黔东革命老区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诸多红军活动旧址及纪念碑馆星罗棋布于此,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默默诉说着往昔那段波澜壮阔、热血激昂的岁月。
甘龙红军烈士纪念碑:革命烽火中的不朽丰碑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同志领导的红三军,辗转来到川黔边区,他们的到来,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松桃这片土地,也拉开了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松桃县甘龙、永安等地,一时间成为革命的热土,红军在这里积极发动群众,成立了1个区革命委员会和11个乡苏维埃政府,还建立起13个游击队和自卫队武装组织。这些组织的诞生,让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当地形成了燎原之势。
区乡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作战,补充红军兵员,打击敌人,保卫苏维埃政权,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拓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特别是广昌、筠门、建宁、龙冈等相继失守后,黔东革命根据地已成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选择的目的地。
在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腹地全面推进的危急时刻,1934年7月23日,中央书记处及中革军委给红六军团及湘赣苏区下达训令。训令说:“中央书记处及中革军委决定,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给湘敌以致命的威胁,迫使他不得不进行战场及战略上的重新部署,这将破坏湘敌逐渐紧缩湘赣苏区的计划及辅助中央苏区之作战”,对“西征”的意义作了说明。在这个训令中,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还对红六军团西征的路线、地域和任务作了具体规定,不仅是要红六军团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和联络红三军,更重要的是要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由湘赣苏区先期突围,深入湖南,调动敌人,摸清情况,探探路子,在湘中地区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以便中央红军在尔后向贺龙、夏曦、关向应领导的黔东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有一个立足之地。
从红军进入,直到黔东独立师被迫撤离黔东期间,在松桃甘龙区境内,共牺牲了红军团长胡洪生、干部李庚开、秦树成和游击队员、农会干部田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