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的地方,工作人员在这里起草文件、开展宣传工作,组织群众运动。神甫楼环境相对安静,成为了军团指挥部和领导人的住址,贺龙、任弼时等就居住于此。那段时间里,教堂内灯火通明,彻夜不熄,革命的决策从这里不断发出,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1年,石阡天主教堂旧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申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这里不仅保留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桌椅、油灯、地图等物品,还通过展板、图片、文字等形式,详细介绍了红军在石阡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红军进驻石阡后,积极组织群众打倒土豪劣绅,将没收的土地和财物分给贫苦百姓,让受压迫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时,开展了丰富生动的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召开群众大会、教唱革命歌曲等方式,传播革命真理,使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迅速蔓延。
当年红军在天主教堂这个地方建立了游击队,扩充新战士八百多人,壮大了革命力量。他们修造武器,缝制军装,为战斗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提升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建立教导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派遣部队歼击反动武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当地革命事业的发展,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今,石阡天主教堂旧址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全景式展现红色征程
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馆名由萧克老将军题写,这苍劲有力的字迹饱含着老一辈革命家对这段历史的深情与期望。陈列馆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展室分为《序厅》《红六军团奉令西征》《红六军团浴血奋战在石阡》《红二、红六军团在石阡开展的革命活动》《红色记忆》等多个单元,通过丰富的展品、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红军长征在石阡的光辉历程。
走进序厅,一幅巨大的长征主题浮雕映入眼帘,浮雕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红军战士翻山越岭、渡河战斗、与群众鱼水情深等场景,瞬间将人们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序厅的中央,摆放着一尊红军战士的青铜雕像,战士目光坚定,手持步枪,仿佛正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墙壁上,“伟大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彰显了陈列馆的主题与宗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