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酉阳州划归川南道宣慰司怀德府管辖 。元延佑元年(1314年) ,改酉阳州为酉阳军民宣慰司 。元至正八年至十九年(1348 - 1359) ,红巾军起义 ,酉阳、永顺、散毛、怀德等8万余众 ,起而响应“五溪蛮”归陈友谅部 。元末 ,明玉珍据重庆 ,改酉阳军民宣慰司为酉阳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 ,是时 ,境内划分“九溪十八洞” 。这一时期 ,酉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土司制度逐渐形成并完善 ,对酉阳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
(四)明至清
明代 ,酉阳司实行司辖洞、洞辖里制 ,境内被划分4洞14里 。明洪武五年(1372年)四月 ,复置酉阳州 ,兼置酉阳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洪武八年(1375年) ,废州和川东道宣慰司怀德府 ,复置酉阳宣慰司 ,隶四川布政使司 ,兼领平茶、石耶、邑梅、麻兔四洞长官司 。明洪武十一年(1378) ,茶洞“蛮獠”不供赋税 ,重庆卫调兵征剿 ,俘156人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 ,改隶重庆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 ,酉阳宣慰司隶下川东道 。康熙八年(1669)年 ,裁下川东道为川东兵备道 ,酉阳宣慰司又改隶之 。雍正十三年(1735) ,改土归流 ,废酉阳宣慰司为酉阳县 ,隶黔彭厅 。清乾隆元年(1736年) ,升酉阳县为酉阳直隶州 ,时酉阳州辖4县 ,同年 ,废黔彭厅 ,酉阳州改隶四川省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酉阳民众数千人参与石柳邓(贵州松桃)、吴半笙(湘西)等起义 ,“苗疆大震” ,乾隆钦命四川前任总督孙士毅督阵酉阳 ,实行铁壁合围 ,义军失败 。清嘉庆元年(1796年) ,川鄂边境农民起义 ,破寨夺城 ,酉阳州人民纷纷参加义军 ,编为九营 ,逾大溪向县西挺进 ,四川总督孙士毅毙于军中 。二年(1797年) ,清廷对酉阳州境被迫实施“民地归民 ,苗地归苗”的政策 ,酉阳清平里划为苗地 。清顺治三年(1648年)实行县辖里制 ,时县境划为14里 。清同治四年(1865年) ,因法教士邓司铎怂恿不法教民横行乡里 ,欺压善良 ,积怨甚多 ,小摇坝乡乡民刘胜超等相约打教减愤 ,激怒清庭 ,遭到镇压 ,史称“酉阳第一次教案” 。六年(1867年) ,酉打教头领冉崇之被处斩 ,清王朝赔偿法教士白银8万两 ,境内乡绅张佩超被罚白银2万两整修教堂 。七年(1868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