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秀山成为渝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渝怀铁路二线建成通车,秀山至重庆、长沙等城市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包茂高速、秀松高速穿境而过,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全面完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同时,秀山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形成“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设备等措施,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完成了梅江河、洪安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新建和加固堤防50余公里,河道防洪能力显着增强,有效保护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建成了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供电一体化。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设备智能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满足了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全面铺开,光纤宽带入户率达到95%以上。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群众能够及时获取各类信息,享受现代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
秀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5%。建立了九重山自然保护区、平阳盖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管理中的问题。实施梅江河、洪安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河道清淤、岸线整治、排污口治理等工作,关闭取缔沿河污染企业和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