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经济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6.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81% ,增长率达到4.9%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9%,居全市第一 。在农业方面,农业产值万元,增长5.1% ,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林业产值.17万元,增长7.6%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牧业产值万元,增长3.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1万吨,同比增长11.3% ,生猪出栏73.08万头,同比增长8.4% ;渔业产值万元,增长7.2% ,渔业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养殖牧渔服务业产值万元,增长4.4%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第二产业增加值40.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80% ,增长4.7% 。工业方面,全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 ,轻工业实现产值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铁合金产量6.96万吨,同比增长17.0% ,精制茶794.73吨,同比增长114.1%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6亿元,增速25.1% ,居全市第三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产业增加值108.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39% ,增长4.2%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4.4% ,居全市第四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6.8%、8.6%、15.1%、10.7%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47.3% ,居全市第一 ,新兴服务业态蓬勃发展。旅游产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3年共接待旅游人数613.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1%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0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2% ,实现旅游总收入60.94亿元,同比增长28.1%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达到5.58亿元,同比增长19.5% ,居全市第三 ,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地方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在居民收入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