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产出的农产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同时,丰富的降水也滋养了茂密的森林,使得德江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愈发优美。
(四)自然资源
德江县自然资源丰富,犹如一座天然的宝库。已探明地下有铁、铅、锌等金属矿藏,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其中煤炭储量2351万吨 ,萤石储量30万吨 ,硅石储量58.5万吨 ,装饰大理石储量8000万立方米 。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86亿立方米 ,乌江作为德江的母亲河,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为水电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县有林地11万公顷,森林保有量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57% ,茂密的森林不仅是大自然的绿色屏障,还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此外,德江的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天麻、金银花、金丝皇菊、铁皮石斛、红丹参等名贵中药材多达600余种,其中德江天麻天麻素含量高达0.36% - 1.3%,远高于国家标准,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成为德江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历史文化
(一)历史沿革
德江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属巴国南境。那时候,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辛勤的劳作,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秦代,属巴郡;汉代,属武陵郡;隋代,置务川县,德江属之;唐代,置思王县,后改为安化县。元至元十五年置水特姜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三年改置安化县,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德江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德江历经了多次朝代更迭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每一次变革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1934年6月,贺龙率红三军在枫香溪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此,德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德江人民。
(二)红色文化
枫香溪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德江红色文化的核心象征。1934年红三军在此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黔东革命的道路。这里留存有众多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