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分畛域,协同会剿,以期全歼”的旨意,于9月初调集10多个团的重兵对黔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廖怀忠部移驻松桃,杨畅时部集结于乌江西岸,李成章部3个团从思南向德江、印江一线进攻,柏辉章第二师4个团驻铜仁一带。此外,川军达凤岗、田冠五旅和湘军周燮卿旅,则分别从东西两侧逼进,形成了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地方反动势力如沿河、印江等县的“剿共后援分会”、“军民联合剿共委员会”等组织,也妄图就此一举将红军彻底消灭。此时,根据地内又遭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军民的生活更是处于艰难之中。
在特区根据地生死存亡关头,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给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并转各区各乡苏维埃各独立团各游击队的指示》等战斗令,号召青年上前线,消灭军阀王家烈,保卫黔东特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根据这一指示,召开各区、乡苏维埃联席会议,作出了《关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决议》,指出根据地的发展使我们已具有争取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和群众基础。同时,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作出了《关于保卫黔东苏区争取击破王家烈的进攻的紧急任务》的决定。决定指出:“这一战争是农民的生死的斗争,是为着粮食土地归农民的战争,是保卫秋收的战争。”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这不简单是一个军事的技术与力量问题,这是工人农民阶级与地主资产阶级的阶级决战。这一决战胜利的关键性,主要的应该决定于群众的力量,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人数与战斗力”。为使苏区“全部的生活转入革命战争的状态”,提出以下要求:
- “(甲)首先号召群众‘到前线去’,组织消灭王家烈的冲锋营,争取印江、争取思南的冲锋营和少年模范营,动员成批的工农群众到前线来参加革命战争。在这一动员当中,二支队,三支队,各独立团游击队,应该用种种的方法,来扩大一倍。为了系统的进行这个工作,在黔东革命委员会内组织一个动员委员会,有系统的进行这个工作。
- (乙)组织群众去夺取秋收保卫秋收的斗争。这个斗争的主要任务,是使秋收为农民得到,和消灭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并集中一部分粮食来保障红军的给养。
- (丙)广泛的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敌人后方侧翼发动群众的游击战争,断绝他的交通,夺取他的辎重,破坏他的警戒,用群众的游击战争将印江之敌铁桶一样的包围起来!游击队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在于坚决消灭地主豪绅的武装,将敌军的手足斩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