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相持半月后,红军决定夜间偷袭。9月12日晚,红军在围墙周围烧了几堆大火,照得四周通明,挑选的96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举着大刀和手榴弹,借着火光,在机枪的掩护和土炮的轰击下,冲进围墙,部队一举端掉了匪巢。战斗中红军三连赵连长牺牲。
经过这几次大的战斗,红军和地方武装的配合更加紧密,战斗力更加增强。湘鄂西中央分局在1934年9月15日的报告中总结说,“红军在创造黔东苏区的过程中,战斗情绪与军事技术也相当提高了,最近几次与敌人接触,已经取得几次的胜利。”同时,敌人也加紧调整兵力,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作出又一部署。
二、湘鄂西中央分局扩大苏区方针、任务的制定
红三军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通过连续进击,基本上肃清了苏区内部敌军据点,扩大了游击区,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这为湘鄂西中央分局作出扩大根据地的决定创造了前提条件。
1934年8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酉阳县南腰界余家桶子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结合第五次反“围剿”这个“党当前最战斗的紧急任务”,根据会议的决定,红三军一方面巩固和发展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东出湘西,在湘鄂川边恢复老根据地,发展新根据地,以形成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大局面。①9月,分局在此又召开会议,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以来,特别是从洪湖转战到湘鄂川边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苏区的方向和目标。
分局认为:“黔东根据地的创造,可以使黔东、黔北、川东、川南、湘西、鄂川边几十个县游击区域迅速的发展苏维埃运动,可以使鄂川边的游击战争配合着更快的发展,可以创造成为一个湘鄂川黔边最大的苏区,造成推动恢复湘鄂边和湘鄂西全部苏区的基础。”“所有这全部革命斗争的成绩和红三军在这时期政治上、军事上长足的进步(政治机关的全部恢复,党的威信大大的提高,党团员增加了百数人,军事技术的提高)与英勇的胜利,已经使我们解决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任务,奠定了一个巩固的基础。”但是,根据地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因为红军的扩大,粮食衣服物资上的准备,军事技术的提高,以及因为工作的开展,经常感觉干部的困难,然而只有地方群众工作的开展,红军的扩大,才是战胜我们一切困难的基础。我们要战胜困难,只有更加扩大苏区扩大红军扩大我们群众工作的范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