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组织进行民间娱乐。例如,在攻打玛瑙洞胜利的当晚,红军同麻阳老寨百姓举行了庆祝活动,吹唢呐,跳花灯和唱山歌,一直到深夜。群众文娱活动不断得到发展,红军和当地百姓共同创作了不少山歌,非常流行的有《瓦解敌军歌》、《红军歌》、《十杯酒》、《红旗飘扬》、《一把扇子》、《贺龙红军来黔东》、《红军恩情比海深》、《发展苏维埃》、《练兵歌》、《沿河有条乌江河》等数十首;第五,开办了训练当地工农干部的训练班,还在红三军中建立了干部训练大队,培养了大批为党的路线坚决斗争的政治、军事干部。1934年9月15日《湘鄂西中央分局(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军委会办了政治训练班,学生百五十人,尽是苏区本地的,已训练了一个多月,可派出四十人工作。”对红军指挥员的培训,“第一期的干部大队业已毕业(三个月),第二期正在开始,同时军政治部有短期流动训练班与地方工作部、地方工作人员训练班”,“现在军政治部有地方工作部,有地方工作训练班,各师有宣传队,连有流动宣传队”;第六,完成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下达的“建立党报、组织党报编辑部”的任务,创办了《红星报》。《红星报》是在小册子“战士的话”的基础上创办的,单张,虽然出版时间未作严格规定,但每周都要出二至三期,每期油印100至200份,内容十分丰富,编排灵活,除刊载苏区建设情况外,还有连环画连载,寓政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深得苏区军民喜爱。第七,编印了诸如《农民协会的纲领及章程草案》、《工农自卫队的任务及章程》、《雇农工会的斗争纲领及其组织方法》、《农村工人保护条例》等等上百份文件和法律法规。这些文化、教育上的举措,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起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推动苏维埃运动迅速发展的特殊作用。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创与发展
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不仅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之“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等”政策,在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农村工人保护条例》,指出“本条例经特区革命委员会公布后执行。凡违犯本条例者,须受到苏维埃法律之制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村工人保护条例》共九章四十四款,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作了政策规定。劳动时间问题,其中规定:所有劳动者通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作额外时间之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