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应穿着也一样朴素,他几乎没有被子,临睡时就铺些稻草,一条破军毯既作披衣又是被子。在群众中,难以分清他们谁是领导,谁是战士和农民。
据老红军向轩回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是红军的阶级本色,视一切浪费行为为可耻。曾记得,我们红三军在南腰界时我才七八岁,经常跟随在大舅贺龙军长的身边。有一次,我吃红苕饭吐红苕皮,并悄悄地把我进的洋芋挑出来扔了,恰巧被关向应政委发觉,他对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同时还耐心地教我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还经常见到贺军长、关政委和夏主席把掉在饭桌上的饭捡起来吃,甚至连他们的工作本,正面用了又用背面,一个信封要用四次。”老红军董家龙少将也回忆说:“我们红三军在南腰界开办的医院,平均每天都要开出中药百多付,为了减少财政的负担,我们医务人员和南腰界的草药医生采取了自采、自种、自制的办法解决了药物的供求矛盾,为苏区财政节约了大笔经费。”当年任红三军经理处粮秣科长兼司令部司务长的陈恒久说:“1934年9月,我们红三军在南腰界全开了土豪兼反动民团头子冉瑞廷,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我为贺军长等几个领导加了几个菜。开餐时,贺军长一看,脸色一沉,很严肃地问我:‘谁要你办这么多菜?’我说,几个月来,你东征西战,与战士们同吃同战斗,人都拖瘦了,如今打了胜仗,我为军长改善一下生活,因此,我没有向您请示。谁知军长一听,更火了,‘你还记得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纪律吗?才打一个小胜仗,就给我加菜,合符红军纪律的哪一条,战士吃什么。我命令你,把菜端出去,让战士们吃,以后再不许给我搞特殊’。”细微之处见精神,党和红军的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使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红军指战员和苏维埃干部及广大苏区群众中得到发扬光大。
(五)奖励先进
在整个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工作中,根据地人民为了支援红军克服经济困难,倾囊相助,涌现出许多捐钱捐粮捐物的先进人物。
南腰界有一个叫罗碧秀的新媳妇,红三军临时医院设在她家。她亲眼看见红军伤病员受伤病折磨的痛苦,深表同情,卖掉了结婚时仅有的手饰给红军战士筹集药费治病,还用自家制做的酸米酒治愈了一班战士的痢疾。为了感谢罗碧秀对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贺龙亲自登门拜访,并拿了两块大洋奖励她。据南腰界街上的老人傅命愚回忆:“红军来后,取消了名目繁多的捐税,实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