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奖励和赠送支出。奖励,是弘扬正气、激励先进的一种手段,它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而物质的就需要开支。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在政治工作之外,还辅以物质奖励来激励苏区军民同仇敌忾,共击敌人,同建苏区,这些奖励有战功奖、先进奖、劳模奖等。战功奖,是将物资和现金直接奖给立功人。黔东革命根据地战事频繁,战果累累,立功受奖的人很多。1934年9月,红军二战木黄,国民党军副师长黎刚差点被活捉,红三军在南腰界总结大会上,参战部队每连奖二人,奖品是大号牌香烟1包,银元2块。同年8月,黔东纵队副司令张金殿在配合红军主力攻打麻阳玛瑙洞的战斗中立了功,受到红三军军部嘉奖,贺龙亲自授给张金殿骡马1匹,所部步枪12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赠送支出。赠送,主要是指对统战对象和帮助过红军及苏维埃政府的老百姓的赠送。1934年5月底,沿河县商会和一些开明绅士抬着礼物到红军驻地慰问红军,贺龙当即拿出一些红军物品回赠他们,既表达红军和百姓一家亲,同时表现红军严格执行“不拿群众东西”的纪律,还树立了红军文明之师的形象。在根据地内,对于穷人的赠送特别普遍,几乎村村寨寨都有。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每见家境穷困的人,都给予大力帮助,或送米,或送钱,或送衣物。这类赠送,对于获赠者个人而言数目不大,但获赠人员太普遍,累计起来就是一笔大数。当人们感受到红军是人民子弟兵后,总是以各种不同形式支持、帮助红军及苏维埃政府,为了表达对这些老百姓的谢意,同时增进红军和百姓的鱼水之情,红军获得帮助时又以礼物相送。石阡县汤山镇铁匠杨通明,用娴熟的打铁技术帮助红军修枪,红军送给他大米3挑,食油2桶,国华绨布1匹。江口县双江镇吴满妹、蒋灵英、陈宏志等数十人,为红军煮饭、补衣、带路,都分别得到红军赠送的诸如银质针筒、毛毯、布匹和铜茶壶等赠物。总之,赠送支出累计数量很大,从财政角度看,它是一笔支出,对于自身供给都十分困难的红军及苏维埃政府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困难,但是它的政治意义却十分重大,它向世人昭示: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红军是文明之师,红军有铁的纪律,红军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红军和老百姓永远心连心,鱼水情。
其他支出。其他支出,主要指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补助农村各种协会组织的支出。在沿河铅厂坝,红军拨款为10几户农民积极分子修水车和修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