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派出精锐部队,为龚渭清报了仇,并收回这批货物。又如:川军师长杨其昌③,是贺龙北伐时的拜把兄弟,其时受派驻黔东“围剿”红军,贺龙派侦察员送去一封信,请他支持一点枪支弹药。不几天,红军一部即与杨其昌的一个团“接上了火”,冲杀声、枪声不断,说也怪,真刀真枪的,双方却没有伤亡。原来,双方枪都是朝天打,杨其昌部巧妙地为红军送来了一批武器弹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内部筹集
内部筹集,是苏维埃政府在苏区范围内组织的军用物资筹集活动,主要筹集钢铁、军鞋和药品。苏区军民积极响应苏维埃的号召,将自己家中废钢、废铁捐献出去,由军械所制造出一件件武器,铁匠高师张宗森在红三军军械所服务半年之久;许多百姓主动上山采药,无偿地送到红军驻地;裁缝师傅王永清专为红三军制作党旗、军旗,俞佐芳率许多妇女专为红军缝制、缝补衣服;许多村组织了妇女制鞋队,专为红军制做布鞋;红军内部,发动官兵自打草鞋,在迎接红六军团到来时,红三军各师规定每人打两双草鞋送给六军团战友作见面礼。红三军在黔东时期,自己所打的草鞋和群众捐献的草鞋,累计在10万双左右。以上各项若折算成币,也是一笔大数。
人力筹集也是内部筹集的一项内容。在战事频繁的时候,为了保证军粮供给,苏维埃组织了大批人力义务给红军加工军粮。例如1934年10月,在红二、六军团会师前,为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在松桃县石梁组织200多人的军粮加工队,每天加工大米多斤,连续加工5天,除供红二、六军团会师后8000多人食用外,还保证了两军团战士随身携带的10万多斤粮食。枫香溪苏维埃组织裁缝为红军加工军旗、军服;南腰界银匠刘兴阳用自己的银子加工300多只口哨送红军,许多百姓主动上前线救伤员……若付这些费用,其数目也不小,从财政的角度说,这也是一笔收入。
(十)增收节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红军和各级苏维埃都采取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措施,以保证将每个铜板用在最需要的事业上。苏维埃政府号召,为革命战争节约每一个铜板。苏维埃工作人员,一般不拿工资,不吃公饭。下班后,除了紧急情况和另有公事,都回家吃饭。区、乡苏维埃政府机关有1000多名干部,从财政的角度讲,这支队伍不领工资,不吃公饭,实质是保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也可列为收入计算。红军各部队和区、乡苏维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