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神兵”越来越多,发展成为黔东纵队。①
黔东纵队下辖3个支队,4支游击大队,共1500多人。纵队司令冉少波,政委熊仲卿,副司令张金殿。一支队队长张金殿(兼)、安明文;二支队队长李天保(因病,后由张忠贵代理);三支队队长张亚新、胡少清。
黔东纵队中尤其是来自“神兵”的战士,在根据地创建、保卫斗争中,表现了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中共黔东特委书记、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这样评价:由深受压迫的以农民为主体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官府的“神兵”,倾向革命,红三军入黔时,他们成为可靠的同盟军,积极支援,开创了黔东特区;当其加入革命队伍,接受改编成红军和游击队后,始终坚持斗争;在坚持黔东革命根据地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尽管敌情如此严重,他们坚定地团结在中共黔东特委周围,与黔东独立师一道,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与几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堵“围剿”斗争达1个月之久,付出了重大牺牲,我们将永远记下他们的历史功绩!①
① 参见段苏权:《在坚持黔东斗争的岁月里》。
三、红军独立团
红军独立团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地方武装力量。1934年6月至7月,在建立游击队的基础上,先后建立沿河、印江、德江和黔东4个独立团,同年8月又建立川黔边独立团。5个独立团共2000余人,由红三军直接领导,配合红军作战。为了向各独立团输送合格的兵员,在独立团辖区范围内先后建立了游击大队。同年9月底,独立团与黔东纵队合编为黔东独立师。到1934年10月,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武装发展到4000余人。
- 沿河独立团:1934年6月底建立,团长贺炳炎,政委胡宏升。枫香溪会议后,红三军派贺炳炎带领1个班的红军工作队到沿河县的上坝、甘溪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枫香溪、淇滩、沙子、上坝、甘溪田坝、毛田坪、杜家宅、水田坝(汪家)、梨子水、甘溪黑獭子等10支游击大队,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沿河独立团。
- 印江独立团:1934年7月下旬,由印江县宁家坪神坛佛主国学和天池坪神坛佛主李天保带领的一支“神兵”,以及六井溪、官塘(沙子坡)、喻家岩3支游击大队组成。团长张均望(红军干部)兼政委,副团长宁国学。
- 德江独立团:1934年7月,由德江德坪、坨底神坛佛主张羽让、张羽耀带领的一支“神兵”和丝茅坝、耳当溪、徐家岩等游击大队组建而成,又称“神兵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