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的是,政委中弹,脚部受伤。
杨光模毫不犹豫地背起政委,在山路上艰难地奔跑。他的脚步沉重而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政委背到安全的地方。他背着政委跑了十多里山路,因政委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最终还是牺牲了。杨光模悲痛欲绝,但他强忍着泪水,带着三位同志将政委掩埋后才离开。
独立师撤离梵净山,向湖南转移寻找主力红军。途经江口、松桃、秀山境时,在松桃迓驾附近的石号坡,遭遇当地反动民团袭击。混乱中,杨光模与部队失散。但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敢,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和盘查,于1934年底回到沿河。
此时的黔东苏区,正遭受敌人残酷的蹂躏。天宫井的反动头目扬言要杀害杨光模。他有家不能归,只好在山洞中躲藏。那漫长的岁月里,山洞成为了他的栖身之所。乡亲们劝他暂且外出躲避,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开妻室儿女,逃到德江县泉口司的芦统溪。在那里,他帮人做工、说春、做背脚,艰难地求生,这一躲,就是整整十三年。
迎接曙光: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1948年,革命的烽火燃遍全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摇摇欲坠。杨光模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他知道,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
终于,在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迎接新的曙光。解放后,杨光模焕发出蓬勃的革命青春。他担任村农会主席,带领乡亲们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
在清匪反霸的斗争中,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他都带着民兵四处追捕匪首杨通贤、余国州。他们翻山越岭,不畏艰险,将敌人逼得无处藏身。在他的努力下,最终这些匪首被解放军捉拿归案,为当地的百姓消除了心头大患。
在土地改革中,他耐心地向乡亲们解释政策,帮助他们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看着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杨光模先后担任初级社、高级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一心扑在生产上,与社员们齐心协力,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他带领大家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在他的带领下,农田的产量不断提高,社员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还精心保护和发展沿河“四宝”之一的桐棬经济林木。他深知这些林木对于当地经济和生态的重要性,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组织社员们进行种植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