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1万人的游击队,动员3千人参加红军,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争取黔东苏维埃的胜利。
红军代表钟子廷(钟山)也在会上发言,他强调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始终保护工农大众的利益,希望大家积极发动群众,让三千人加入红军。会上,代表们还通过了《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等六个重要决议。随后,“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贺龙军长、关向应政委、夏曦等80人当选为委员;汤福林参谋长、孙秀亮、秦月清、张均望等32人当选为常委,孙秀亮任主席,秦育清和陈正国任副主席。
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最初在白石溪下寨张贯芝家办公,不久后迁至土地湾田兴宗家,这里成为了革命工作的重要据点。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失败,黔军王家烈的部队以及地主武装杨通选、杨通红、杨通南、晏克武等,趁红军主力在外线作战之机,频繁袭击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敌人的骚扰下,特区革委被迫多次迁移,先后迁至铅厂坝、瓦场坝、谯家、皂角池、山羊岭、照东岩等地。在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前后的6 - 7月间,各县、区、乡苏维埃政府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各区、乡纷纷组织起自卫队、雇农工会、贫农团、农民协会、妇女会、少年先锋队等群众革命组织。一时间,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四个县的十万农民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这在黔东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标志着黔东人民从此走上了当家作主的道路。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引起了敌人的恐慌。他们迅速制定了三省“会剿部署”,黔军李成章、蒋丕绪,川军达凤岗,湘军周矮子(周燮卿)等部,频繁进犯特区。8月12日,黔军蒋丕绪所属的傅衡中旅,从湘西回到沿河县城。他们趁红军主力在印江、松桃等地活动,派黄富安占领了淇滩镇。淇滩镇是重要的军事重镇,战略位置十分关键,贺龙军长得知消息后,深知绝不能让敌人得逞。他亲自赶到沿河四区水田坝,召集九师师长钟炳然、沿河独立团团长贺炳炎开会,果断决定由九师配合沿河独立团,消灭这股敌人。当时,沿河独立团大部分兵力远在距淇滩一百八十里的松桃县永安州(火烧桥),但接到命令后,战士们毫不迟疑,连夜急行军,一夜之间就赶到了沿河五区的甘溪上坝。贺炳炎团长随即召开各连队负责人会议,详细布置战斗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8月15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