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人当两人计算,体现了分配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2. 分土地的每一份或一股的标准,是通过精确计算人口和土地得出的:
- 人口计算:统计少地无地的贫农中农人口数量;统计被没收土地的富农人口数量;在计算人口时,要区分有劳动力者和无劳动力者的数量,为合理分配土地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 土地计算:统计被没收的田地数量(贫农中农从地主那里佃来的土地,仍作为被没收的土地);统计贫农中农的私产数量;以土地总数除以人口总数,得出每一劳动力可分的田数,即劳动分地标准;那些自己有土地,够吃够用的中农,其人口与土地不列入分配数目之内,保证了分配的针对性。
3. 没收与分配的土地具体步骤:
- 各乡各村召集农民大会,详细报告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土地革命政策,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乡代表会议分组到本乡调查地主富农的土地人口,并动员雇农小组、贫农团、党与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农妇代表会积极参与,形成广泛的群众查田运动,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在调查地主富农土地之后,为了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再对贫农中农的土地和人口进行登记,全面掌握土地和人口信息。
- 代表会议定期计算分地标准,确保分配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依据分地标准与各家人口,实地分割土地,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
- 乡村召开群众大会,报告分土地的结果,重点审查地主富农的土地是否完全没收,雇农贫农中农是否真正得到实际利益,接受群众的监督。
印江各地的土地分配,基本上都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当时区、乡政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开展土地没收和土地分配工作。各乡都成立了评议小组,由乡政府干部、自卫队长、乡苏维埃代表和农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在召集农民大会的基础上,首先仔细查田地面积,再认真计算人口,进行造册登记,而后开会确定划分标准,最后实地分田。分田过程中,逐丘插牌,落实到户。牌子用木竹制成,上面清晰地写着某某人分得田土积多少挑及四周抵界,确保土地分配的清晰明确。以沙子坡为例,在发动“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中,一共召开了三次农民积极分子会议,每次约有二、三十人参加。评议委员由区政府主席夏国安、副主席王顺民、红军代表徐委员、文书陈德银、乡政府主席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