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我们看看眼镜和嘉祺的情感,这也是打动了很多人的一条线。
其实在这条线里,情节基本发生在同一空间,有绑架的紧张感、有搞笑、有爱情,再加上三位演员的出色演绎,这么说吧,如果把它放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会是一幕很不错的由表演驱动的小话剧。
可惜放在电影里,表演的性质被抽离,作为现实戏剧来看,无论是演员状态还是剧情走向,都略显浮夸。
特别是眼镜和嘉祺的感情戏,发生在如此仓促的相遇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彼此生存境遇的理解上,是更为妥帖的,迈向爱情的步伐就显得过大了。
那为什么以上的种种仓促,是不易察觉的呢?
很简单,因为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故事,被交叉剪辑进了一个复杂的结构里,仓促感被摊薄了,情绪转折也就不那么突兀了。如果抛开其他支线,单看这条线,你就能清晰地看见它的问题所在。对于其他两条不够丰满的线来说,也同样如此。
最终,所有的线归结于西山大桥的那次大汇合。你还是可以细看看,这样的汇合中有多少巧合是牵强的。比如波仔为什么会去?以至于警方为什么会断定要在那里拿人?再比如最后眼镜和大头为什么要上救护车?难道不该跑路吗?
导演很聪明,用一段式的画面,在“瞎子”这首歌里,把所有人的处境串起来,为最后的相聚造势。可冷静下来,还是能看到一些生硬的地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