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便利店成了骆嘉每天都会光顾的地方。
请假是为了调整情绪,要完成的工作一个都没落下。
看着如花束般随风飘的氢气球,骆嘉忽然想起去年的今天,庄淙花两百块钱买了两个气球。
市中心以黑粉色的爱心气球为主,价格专宰年轻情侣,但医院门口的气球款式各种各样,一年到头也不涨价。
骆嘉:“那个熊多少钱。”
摊贩婆婆笑了笑:“都是五块钱一个,姑娘你随便挑。”
骆嘉刚掏出手机,婆婆为难的张口:“姑娘你能给现金吗。”
口袋空空,骆嘉看到婆婆口袋露出的二维码:“不可以扫码支付吗。”
“转账会直接到我儿子儿媳手机上,只有现金才是我自己的。”
骆嘉一下反应过来:“您等一下。”
她去便利店换了零钱。
“谢谢你姑娘,现在大家都用手机,像你这样还愿意专门为我换钱的几乎没有。”婆婆的身高只到骆嘉的腰处,小小的一个人。身后就是住院部,婆婆看了眼说,“姑娘你这么善良,父母家人一定都会平安健康的。”
“谢谢您,也祝您生日兴隆,新年快乐。”
跨年放气球许愿这事不知道是谁发明出来的。
去年零点放气球的时候骆嘉了一个加薪的愿望,年后回到学校就实现了。
曾经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已经成了虔诚信徒,在常景殊出事后,也深有体会为什么医院的墙比教堂听过更虔诚的祈祷。
窗边阳光是最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