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另一个巧合了。说来也奇怪,十一年前的那场战争,那时郑军布置在狭陉关的兵力并不多,否则也不会成就我们这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相国又善谋划最终以少胜多,收复失地
归灿奇怪道:他谋划了什么?
归婴摇摇头:这一点我也不甚清楚,大概相国原本就为郑国人氏,又精于筹谋布局,总比我们更了解郑军吧。无论怎样,收复狭陉关,于我汉室有百利而无一害。自那以后,相国便威望鼎盛,功高至伟,你难道不见,相国如今已总理百揆了么?他王庭政事皆可过问,奉常司的事,也就不由我一人决定了。
总理百揆,即总理政务,摄君政,监百官。这一顶殊荣自古以来只给政绩卓越的功臣。这样一来相国就比太师和太尉都要高出半级来,高傒能监听百事,连太师和太尉也在他的监审之列,不难想,相国在王庭的分量多么举足轻重了。
归灿问:王上都未亲政,按理说各级职权不该有大动作,是谁提拔的高氏呢?
这自然是百官推举,联名上表了。归婴的语气带了一抹嘲讽的意味。
他没有点破,归灿已然明白了。高傒一功成名,王庭内外,早已遍布他的党羽,如此才有百官推举的可笑场面。
在高氏的蚕食下,奉常司自然也不可幸免,大凡有真才实学的侍讲大夫,都在这几年被高氏党羽罗织罪名一一换下去,再替上来一群趋炎附势的腐儒,尽教给王上空谈无用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n\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