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努力掌握基础工业技术。
……
夜幕降临,浩浩荡荡的麦国人舰队,灯火通明。
驱逐舰在四周进行着警戒。
主动声纳打在海水里,发出恐怖的“邦邦声”。
一旦潜艇分布在这里,就会被它们发现。
接着就是密集的深水炸弹。
所以说,别看潜艇藏在水里,其实也脆弱的很。
然而此时的鬼子潜艇,采取了另外的战术,那就是回天鱼雷。
它们不会靠近麦国人舰队发射鱼雷,而是在远处发射。
因此,当麦国人的驱逐舰,刚刚抵达潜艇警戒范围时,主动声呐还没有发现鬼子潜艇时,一枚枚特制的回天鱼雷,就发射了。
“方向65度,距离2400。”
“1号,2号,3号,发射!”
只见一枚枚回天鱼雷发射出去,它们在黑夜的掩护下,向着灯火通明的麦国大舰队扑去。
麦国人没有搞灯火管制,他们以为这么强大的编队,鬼子不敢靠近。
然而他们不知道,鬼子这些潜艇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释放回填鱼雷,接着再立刻逃走。
当然了,真实历史上的回天鱼雷,其实作战效果,并不好。
它的战果,远远不如敢死飞机。
只是因为有着隐蔽性,在水中前进,不容易被麦国人发现而躲避。
主要还是因为驾驶员操心太多。
只有一个,他一方面要操控鱼雷,海浪太高,就会影响航向。
这和飞机不同,飞机在空中,受到风力影响远远没有海浪大。
另外一方面,还要锁定目标。
要知道,海水的影响,实在是很大的。
一个海浪,就能将鱼雷的攻击方向错乱。
现在鬼子最初设计时,一发回天鱼雷只有一个人进行运转,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既要看着目标,又要控制鱼雷的游动姿态。
如果两个人的话,就很容易操控。
但鬼子显然不会算账。
他们只会觉得两个人,不是浪费一个敢死之士吗?
然而如果安排两个人,命中率能提高三倍不止,性价比其实更高。
因此,齐辉让鬼子们安排了两个人。
一个人负责瞄准,一个人负责操控鱼雷前进姿态。
类似于民航一样,两个人,一个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