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事务竟如此繁琐?”李胡氏不解。
“不繁琐。常言道:礼多人不怪。”李昌顺起身,下俯拍拍大棕狗的后背,说,“沈寺正年轻有为,能拜入他的门下,成为门客第一人,为夫理应多多上心,常到沈府拜会才是。”
“天下至善,以孝为先。”李胡氏低吟道。
“天下男儿,志在四方。”
李胡氏轻轻摇首,心下不赞成,却并不多言。
一家四口坐在桌前吃完早饭,李昌顺背上书卷,轻骑一马独自往内城而去。走不过一里路,天上下起迷蒙细雨。马背上驮着两个布袋,李胡氏常会为李昌顺贴心备下雨伞、水壶一类的应急物件。
想到此处,李昌顺侧身转后,急急地翻起布袋,良久,却一无所获。李昌顺长吸一口气,想起昨夜回到家中,自己已将那些物件取下,忘记重新收回,心下不由得一叹。
眼下,离城不足两里路,李昌顺一咬牙,想想还是继续赶路好了。再折返家中,未免耽误拜访时间。
李昌顺一人轻骑正要入城门,迎面但见长安府衙的三箭快骑反向冲出城门。他向守城官差递了名帖,闲言说道:“三骑快骑冲城而出,想来城外又出大案哩!”
官差瞥他一眼,眼底尽是不屑。冒雨入城而未打伞,李昌顺已然发髻湿透,青衫贴身,一副狼狈的模样儿,全然瞧不出书生的儒雅,倒像是个行路卖货的商人。
士农工商的阶级体系下,商人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行路商人更是在商人鄙视链的最底端。因而,被错认成行路商人的李昌顺备受冷遇,官差放了行,没有理睬他的话语。
李昌顺觉察出官差的冷眼,心中不服,意欲止步和他论理。转念一想,初入沈门,常听人说沈寺正为人中正有礼,难保会不喜门客招惹是非,便忍下这口恶气,牵着马匹,往沈府而去。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