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越来越近。
但他不是安于现状的人,正值沈南雨大学毕业回国,就鼓动李执来上海,开发业务的第二增长点。
h洲的生意既然已经跑通,是一个恒定的现金流导入。可稳健的生意人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风起时赚钱很快,风去时全靠着多元性去抚平波谷。
这是父亲留给李执的最深刻教训。遥远的记忆里,当年家里生意可比他做得大多了,可真是高楼宴宾客,鲜花艳似锦。最后破产虽然有被人设计的原因,但也因为太过冒进和单一。
如今的一切,完全是李执两手空空奋斗得来的。沈南雨这个二十年的发小一直看在眼里。
琢子从冰箱拿出瓶气泡水,看到李执跟沈南雨还在讨论新品牌的事。
他们有自己的工厂,之前做外贸出口是代加工多一点,国内有一个走量的品牌。现在资金有了回旋余量,在做品牌升级的考虑。
小姑娘忍不住吐槽他俩:“这个点儿还这么努力,果然是给自己打工的。”
沈南雨嘴贫:“真没良心,比不上你们名企大厂啊,上班摸摸鱼就有高额薪水。”
他知道李琢全家最是受宠,和李执走了截然不同的另一条路:自小两耳不闻窗外事,乖乖读书过安稳日子就行。
而沈南雨有点能力,之前是在一家快消大品牌做市场。他出来单干,一是沈家是不缺钱的,一是看不惯大公司上传下达太机械,想自己做出点成果。
李执没搭理这俩人,他白天
去了趟嘉兴工厂,中间还拐到临平见了个客户。在家懒得斗嘴,跟熟悉的人在一起,他反而话不多。
琢子看到桌子上的一叠资料,想起之前跟吴优实习时,她在做平台上服饰类目的发展策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