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到妈妈时的想念,也令他快乐。
婴儿早期存在全能自恋时期,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认为自己想要的都能得到,否则就会自我毁灭式的大哭,直到欲望被满足,或是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渺小,逐渐舍弃自己的欲望。
段礼颜就是在这过程中,早早地领悟到了世事难两全的道理:
和他在一起的妈妈不快乐,他想妈妈,但也不想妈妈不快乐。
和他分开的妈妈快乐,他不想和妈妈分开,但也想妈妈快乐。
年幼的他还不懂道理,但内心已经在尝试找一个平衡:
把“我”缩小,缩到无限小。
不要有想法,不要有妄念。
只要我不“想”,妈妈的快乐就不存在矛盾。
哪怕我不小心“想”了,也没关系。
只要,我不说。
段礼颜长大了,记忆开始更加清晰。
他开始习惯于被周围的大人们评价为“内秀寡言的孩子”,开始习惯于安静坐在角落,尽量不开口说话。
但,还不至于完全不说话。
当有人靠近,问他问题时,他还是会乖乖地开口。
因为有人期待他的回答,便意味着有人期待他说话。
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想法产生了转变呢?
段礼颜记得,好像是三岁时的一个雷雨夜。
窗外的雷鸣将孩童从睡梦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