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他亲自写了一份信,给全大清的每一个子民的信。
告诉他们大清国库堪忧,但是不要害怕,他会想办法让大清度过难关,虽然大清为了抵抗外敌,军事防御上花了很多钱,虽然为了经济,大清花了很多钱在纺织厂和印刷厂,虽然为了教养,大清要建很多学校。
但是请放心,大清在康熙的带领下,绝对不会走歪路,也不会放弃每一个愿意读书,愿意参军的百姓。
穷不能穷军事,穷不能穷教育,大清为了不让百姓落后于外面的国家,为了不让热爱学习的学子没有学上,万岁爷愿意拿私库填补国库的空虚。
因为万岁爷相信大清的子民是好样的,大清发展军事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像东夷那样的国家有侵犯大清的心思,大清发展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有着栋梁之材的百姓不被生活所埋没,大清的困难只是眼前,而大清和大清的百姓的发展是一辈子。
此份报纸一出,反响与之前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人甚至不是读书人,拿着报纸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哭。
许多人自发的组织去到官府那边捐款,更有甚者想要自发的变卖家产来帮助大清渡过难关。
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有过一个例子,看着大家疯狂的样子,康熙只能让官府调查清楚,生活困难的人家不允许捐款有那个钱不如去让孩子读书。
第171章 外国人
民间自发的捐款给朝廷这事越来越大,康熙让每个县都紧紧盯着,这笔钱毕竟是普通百姓捐的,要是有人敢贪污这笔钱,那真的是活的太够了。
各方的努力下,加之康熙已经让各地官府不再收钱慢慢也就平息下来,不过最后的大头依旧是商人和官员捐的钱。
比如盐铁商人,因为上次舞弊的事情已经换掉了一批皇商,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