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科举年年都有,今年改了制度,那明年的科举的人怎么办?
对此康熙也给出来对策,考试可以灵活应变的,不说让你多懂,起码要能说出来一二三,不要死板要灵活。
只是大家不听不看,只选择发泄,尤其是现在有了报纸,骂人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饶是审核人员一遍一遍的审稿和拒稿也架不住大家的“热情”
胤祧看的害怕干脆不看了:“那些人应该不会疯狂到要在宫门示威吧?”
寒窗苦读十几年突然间一下子变了,肯定很多人都受不了,但是这也是走向进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大清必须忍受这一步然后才能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
第169章 好孩子
虽千万人吾往矣,太子本来想要等他继位后,自己扛下一切,但康熙毫不犹豫的挡在了太子前面,老父亲决定一个人拦下所有的火力。
好在的是户部很快就发表了一封很长的信,信里表达了对于学子寒窗苦读的理解,对于他们以下犯上态度的理解,随即又给他们罗列了朝廷对于学子的补偿。
那就是大清决定从国库出钱向每一个省的拨款建学校,举全大清的力量发展教育,学杂费等统一收费,家境贫寒者可以申请补助,争取让每一个都有学上。
对于大龄的学了很久的八股文学者也不必怕,学校会统一安排补课时间,争取让学子们多学一点,学快一点,进度赶了上来,以后参加考试也不怕了。
“读书苦,读书累,八股教条又死板,此次改革不单单是为了后面的学生,也是为了许多考了许多年考不上的学子。”
信一发出,快马加鞭的排版打印发送至全大清。
许多头发苍白的学子看见报纸后抱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