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炒烹炸皆可,甚至凉拌亦美味。
更重要的是,土豆耐饥,可作主食。
若大面积种植,大明何愁缺粮?
“此功归老九,土豆乃其在汉中首种。”
“既知土豆重要,务必尽心竭力种植,不得懈怠!”
朱元璋先赞朱松,后对官员严词警告。
官员们连连应承,岂敢在土豆种植上敷衍了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久,一亩土豆尽挖,总产量四千三百斤。
这数字让官员们再度震惊!
皇子皇孙们却无动于衷,毕竟他们是自幼娇养的贵族,怎会明白一亩地产出四千斤粮食的意义?
“你们这群小子,平时哪知百姓种田的艰辛!”
“今天就让你们亲身体验一下!”
“从明年起,每位皇子皇孙每年都得参与农活,春耕秋收,一个都不能少!”
朱元璋望着他们满不在乎的神情,怒气冲冲。
结果显而易见,皇子皇孙们一听每年要下地劳作,脸色骤变,如同遭遇大难。
但谁敢违抗或质疑朱元璋的命令?
“父皇,您也别跟他们较劲,他们从小到大哪吃过苦?”朱标在一旁苦笑劝解。
“正因从小没吃过苦,才更要让他们尝尝!”
“若非你身子骨不行,你以为你能逃得掉?”
朱元璋这回连朱标的情面也不顾了。
朱标闻言,也只能苦笑。
若非自己身体有恙,今天恐怕也难逃下地的命运吧?
汉中府,秋收已近尾声,大丰收让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汉中城外,青阳观,这座南宋遗留下来的道观在当地小有名气,规模不大,师徒加起来不过十余人。
一辆豪华马车停在道观门口,朱松与耿青下车。
朱松此行目的是与道长商议,组建一支赶尸队。
近来商队频遭抢劫,百姓在山间劳作或采药时也常遇险丧命,尸首的处理成了大问题,特别是运输与保存方面。
朱松突发奇想,决定组建一支由道士构成的赶尸队伍,并亲自传授赶尸术法给他们,以期为道观增加香火收入。
他还计划在各地建立赶尸客栈,为赶尸队伍提供中途休息之所。
不久,朱松会见了青阳观的长老。
长老听完朱松的计划后,眼中闪过心动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