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大明百姓,他亦要尽力一试。
只要与老九达成共识,对大明而言便是极大的福音!
然而,真要如此,儒家恐怕会大为震动!
“好,此事你多加留意,交由你处理!”
朱元璋满意颔首,深知朱标虽受儒家熏陶,却心系百姓与国家,自有权衡。
自己培育的太子,果然未令他失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汉中府。
正值秋收之际,再过一月便是寒冬。
汉中府之粮,大抵能在入冬前尽数收割。
望着田间满载而归的粮车,朱松携周贵妃与朱匣秋悠然漫步,满面笑容。
待到来年,汉中府粮食产量定能再增一倍!
同时,整个西北地区,含西安府在内,也将广植朱松提供的粮种。
“若大明田地皆能如汉中府般丰收,那该多好!”
周贵妃望着丰收景象,不禁感慨。
汉中府的变迁,她尽收眼底,为儿子深感骄傲!
这一切成就,皆源于朱松!
大明藩王众多,谁能如朱松般?
想当年,众人皆嘲笑朱松痴迷修道炼丹,几近走火入魔。
如今,看谁还敢轻视他!
“儿臣虽无力顾及整个大明,但先发展西北亦可!”
“至于大明其余之地,儿臣自当竭尽全力!”
朱松微微点头,有些话暂不便与周贵妃言明,但终有一日,他必将掌控大明,使之更加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
“殿下,出事了!”
此刻,耿青率亲卫匆匆赶来。
“何事惊慌?”
朱松不禁皱起眉头。
难得陪母亲与儿子外出散步,共享丰收之乐,却总有人扫兴。
耿青迅速汇报了情况。
近来,天水关外多起商队遭劫,不论是西域还是大明商队,皆难逃厄运,劫匪似乎见商队就抢。
朱松对此类事件已司空见惯。
天水关外,商队遭劫之事时有发生,只是近期更为频繁。
“可查出是何人所为?”
朱松淡然问道。
“部分是瓦剌人,部分是西域人,多为小国强盗,三五十人一群,抢完即逃。”
耿青详细汇报。
“我方商队可有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