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老儿子与太子大哥皆对他有所偏袒,朱松在大西北的地位稳固无比。
然而,此次西北粮食大幅降价之事,所掀波澜实在太大,消息传至应天府时,仍引发不小震动。
蓝玉等人亦已得知汉王朱松低价售粮之事,初时不解其意,后闻老爷子欲自西安府修水泥路至应天府,便揣测朱松是否资金紧张,否则怎会出此下策?
至于朱松一心为民,欲压低粮价之念,蓝玉等人根本无法理解,亦未曾往此方向思考。
正因蓝玉等人此番自作聪明,反倒帮了朱松大忙。
以蓝玉为首的多位勋贵,竟主动向汉王府示好,愿为水泥路投资。
朱松对此等好事自是欣然接受,同时感叹淮西出身之人真够仗义。
实则这与仗义无关,主要是朱松低价购米之举并未触动蓝玉等人利益,毕竟他仍是他们暴利之源。
粮价下降,边疆辎重压力亦随之减轻,将士们喝粥亦能多喝两碗。
蓝玉等人虽对朱松之大手笔惊讶不已,却也暗自咋舌于汉中府粮仓之丰盈,难怪老九减西安府粮税时,能轻松填补边防空缺。
常升向蓝玉询问。
“自然是多多益善!汉王的产业皆是财源滚滚,你还担心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本吗?眼光要放长远!”
蓝玉豪迈地挥手说道。
朱松一脉的后世文官,勇于与武官争斗。
皇宫,奉天殿,御书房。
朱元璋与朱标正查阅关于西安府至应天府水泥路动工的消息。
“老九这招真高明!既解决了灾民安置,又能加速水泥路建设!”
“按老九的计划,各州府同时动工,一年内即可完工!”
朱元璋看着奏折,满意地点头笑道。
“更让我惊讶的是,为惩治恶意哄抬粮价的粮商,老九竟以此法将西北粮价全面压低!”
朱标更关心朱松低价售粮之事。
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善事!
粮价关乎民生,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
可惜总有些黑心商人,为赚钱丧失良心!
“此事,老九做得很好!”
谈及粮价,朱元璋笑容更甚。
粮食问题一直是他的重中之重!
朱松此举,正中他心意!
“谁能想到老九竟有如此魄力?常人难以理解他的动机!”
“锦衣卫来报,老四竟给老九写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