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斜谷,历经半月行军,薛仁贵终于在金榜尘埃落定后抵达终点。
他遥望远方,隐约可见这座承载千年底蕴的古都。
自西汉刘邦建都以来,长安便被视为天下之中心,即便东汉时洛阳成为首都,长安依旧作为陪都享有重要地位,与洛阳并称为“两都”
,分别被称作东都和西都。
长安所在的京兆尹,更是大汉唯一以“京”
命名之地,彰显其非凡意义。
董卓选择长安为新都,正是看重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如今,薛仁贵即将在这座承载辉煌历史的城市展开新的篇章。
开启他的全新征程!
薛仁贵被誉为【当代战神】,注定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同一时刻,关中,鹛坞。
董卓接到了王允的消息,得知其提议“取汉帝而代之”
。
这一提议让董卓激动不已。
董卓的野心从不小。
他不屑于仅做一个权臣,他渴望的是万人之上的皇位。
他不愿做霍光,而是梦想成为像王莽那样的君主。
可惜时机未到,加之女婿兼谋士李儒的强烈反对,董卓不得不搁置此念。
长期的奢靡生活已使董卓的雄心渐消。
然而,王允的提议唤醒了他的野心。
尽管统一全国已无望,但能在有生之年尝一尝皇帝的滋味,也算达成心愿。
至于身后之事,他毫不在意。
抱着“破罐子破摔”
的心态,董卓决定彻底放纵自己,不管后果如何。
既然选择了放弃,那就尽情地享受到最后。
临终之际,能够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董卓认为是值得的。
他打算整理行装,带上飞熊军前往长安,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位。
最初,董卓想咨询李儒的意见,但看了王允的信后,得知李儒会强烈反对此事,便决定不告知李儒,采取“先行动后通知”
的方式。
即使李儒事后知晓,一切都无法改变。
董卓通常很重视李儒的建议,但近来因沉迷享乐、疏于政事,与李儒的理念产生分歧,矛盾加剧。
加上王允近两年的刻意挑拨,使得董卓对王允的信任远超李儒。
看到王允的提议,董卓立刻动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