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董卓与丁原的下场提醒着所有人要小心,但王允并不担忧。
他坚信自己的布局万无一失,对未来充满期待。
西凉王荣登榜首的消息震惊了各方势力。
无论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还是幽州的公孙瓒以及郿坞的董卓,都对此深感不安。
其中最紧张的莫过于益州牧刘璋。
刘璋在得知汉中已被李存孝占领后大为震怒,认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然而,当他得知西凉王被评为【再世霸王】时,态度迅速转变。
刘璋意识到对抗西凉王绝非明智之举,于是决定放弃汉中,不再与之抗衡。
看着刘璋从强硬转为退缩,张松和另一谋士也只能摇头叹息。
张松对当前主公深感失望,认为其远不及先主。
益州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在十三州中堪称佼佼者,加之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然而,这位新主公不仅未能趁此优势争霸天下,甚至连守住益州都有困难。
汉中失守竟未见行动,只因惧怕西凉王的强大势力。
张松认为,这样的主公难以抵御西凉军的进攻。
西凉王派遣李存孝攻占汉中的意图明显,汉中作为通往益州的战略要地至关重要。
张松明白,益州对西凉王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既然李存孝已拿下汉中,益州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张松本就缺乏忠诚之心,曾想献上益州地图给曹操以助其夺取益州。
可惜曹操因嫌弃张松相貌不佳,将其拒之门外。
张松因不满刘璋的治理,离开后便投靠刘备,并献上益州地图,还极力推荐刘备进入益州,最终导致刘璋失守益州。
张松的行为显然缺乏忠诚可言,是个典型的投机分子。
与此同时,另一位谋士虽不像张松那样卑劣,但也认同西凉王入主益州的观点,认为只有跟随一位明主才能施展抱负,而非浪费精力于庸主之下。
历史上,这位谋士选择追随刘备,从而在汉中之战中展现出卓越才能,甚至一度地位高于诸葛亮,受到刘备的高度信任。
诸葛亮后来也承认,若非此人早逝,刘备不会遭遇夷陵之败。
由此可见,这位谋士堪称三国顶尖智囊之一,且不属于曹操阵营。
他看不上刘璋这样的庸君,转而支持威名远播的西凉王,却担忧西凉王谋士匮乏,未能匹配其赫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