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走出坐席,迫近观看。
大唐的丰饶和瑰丽给了这些使者巨大的震撼,不觉自惭形秽。
通天宫中宾主尽欢,洛水两岸也是热闹无比。朝廷特许随使者来的商贾在洛水两岸售卖货物,真是熙熙攘攘。
却说临洛水的一座酒楼上,因人都去了洛水两岸看热闹淘便宜货,据说胡椒比东西两市的便宜一半,因而酒楼冷冷清清。
二楼的雅间里,却是欢声笑语不断,歌伎弹着琵琶唱着时兴的调子,对着面前的三位郎君巧笑嫣然。
三人正喝在兴头上,一人问:“三郎,你怎么没去宫中赴宴?我听说当今陛下在宫中召见外国使节。”
这位名唤三郎的人正是李隆基,丁忧之后,朝廷仿佛把他忘掉一般,他想谋求个官职,托了人,但总是没有下文,便知道是上头的意思,遂以饮酒交友为乐。
“我不耐烦这些繁文缛节。”李隆基恍若平常,举起酒杯说:“再说了,那些白蛮、赤蛮、昆仑奴有什么好看的。”
“是是是,三郎说的是,不如咱们在外面吃酒自在。”另一人道。
一人转头透过窗户看见泊在岸边的楼船,神神秘秘道:“我听说长宁公主派人出海,运回来不少奇珍异宝。上次公主府宴会,厅中摆了一尊六尺高的红珊瑚……”
李隆基道:“怎么,你也想出海?”
这人讪笑了一回,“我没个本钱,也没个当宰相的妹妹张罗。”
李隆基嗤笑一声,不说话,只管喝酒。另外一人见了,忙岔开话题,叫歌伎上来,笑说:“你体己的新曲子就不要藏着了,你知道这位是谁吗?”
歌伎抱着琵琶上前,笑回:“谁不认得他,他是临淄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