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珠让人回信,跟小太子道谢,九阿哥年纪小,刚开始学习,确实没必要太辛苦。
孩子小不定性,要是很快厌倦了学习就麻烦了。
有小太子在,郭珍珠都不用在九阿哥身上多费心。
六阿哥除了上课之外,最近开始跟着杨山学习。
这位新任的农商部尚书,在农耕上钻研了几十年,经验丰富,是六阿哥最理想的农学老师。
杨山也对六阿哥的天赋很是欣赏,于是一老一少很快成了忘年交。
六阿哥擅长种植,在桑蚕方面就不大熟悉了。
这方面却是杨山的特长,足够给六阿哥手把手教导一遍。
毕竟以后六阿哥接管农商部,在农业上不能只有种植,桑蚕方面也得熟悉才行。
桑树要怎么种,蚕要怎么养,蚕丝怎样才是最适合的等等,六阿哥都要从头开始学起来。
杨山当年为了培养适合的桑树,按照古法在自己的田地里种,谁知道一棵都没活过来。
六阿哥听说这事后大为诧异,问道:“杨先生,这桑树为何种不活,是水土不服吗?”
听罢,杨山摇头道:“并非水土不服,而是这古法记在的栽种方法是古老的桑树品种。那种桑树早就没了,所以这种古法种桑的办法也就不合适。”
“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才找到办法,养出适合的桑树来。”
六阿哥知道,杨山说的几年,其实是十三年。
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只为了找出适合当地桑树的种植方法,造福了不少种桑的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