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周巧珍也跟上来,从袖口里拿出一只荷包,“这是我和慧姐儿、秀姐儿给你绣的,里面装了回春堂的丸药,是提神醒脑的。若是写到惫懒的时候,就取一粒出来和水服下。”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生怕周稚宁有那些地方不妥当。若不是周巧慧和周巧秀两个人因为年纪还小,不便出门,恐怕围着叮嘱周稚宁的又多两个。
望着家人们担心的眼神,周稚宁心中温暖,笑道:“阿娘、大姐,你们莫忧心,我都省得的。”
很快,队伍轮到了周稚宁。
周允德做主,暗暗地塞了一包银两给礼房胥吏,低声道:“大人,我儿年幼体弱,又是初次下场,难免茫然。还请大人分一间好号房,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笑纳。”
科举由来已久,桌椅板凳自然也随着时光的冲刷而越发老旧。若是运气好分到一个好号房,里面桌椅板凳平平整整,那自然是好。若是运气不好,分到的桌面坑洼不平,臀下的板凳一动就吱嘎作响,难免影响考生发挥。
因此,有些尚有富余的家庭会拿出银子贿赂礼房胥吏,以便得一间好号房,这样也能让考生更舒服些。
收银子的胥吏显然做惯了这种事,手腕一翻,就将周允德的银钱收了,当下对周稚宁的面色也好了不少。随随便便验了一下身,连周稚宁的外袍都没弄乱,就叫人来领着她进了考棚。
考棚以内,闲杂人等是不能进的,因此周允德等人只能站在考棚外目送周稚宁的背影渐渐消失。
周允德满心惆怅:“但愿我儿能围榜有名。”
杨氏和周巧珍则赶紧收拾了东西,预备着回家再拜文昌神君,都希望漫天神灵能护佑周稚宁一举中的。
周稚宁这边进了考棚,就随着引路的胥吏站到了自己的号房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