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和别的村子联合,令村长犯了难,他也不跟宋惊蛰兜圈子:“咱们村的人什么都好说,可是到了别村,别人会不会答应,就很难说了。”
这修水库要选址吧,选在哪儿,哪个村子的人出地,哪个村子的人出钱,这些讲究扯下来,扯几年也扯不清,最后很有可能不了了之。
宋惊蛰也清楚这点:“尽量劝说吧,要是明年还不下雨,今年又不储水,你说到了后年,我们这些人谁跑得掉。”
都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人,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舍得抛家弃业地去逃荒。
村长听到明年后年又可能还要干旱,吓得手都抖了抖,村里都说旱三年涝三年,旱过明年就好了。
可万一明年要是也不好呢?
有个水库在好歹有份保障。
抱着这样的想法,村长去找到其他村子的村长,挨家挨户地游说。
他本以为这事是个苦差事,不把嘴皮子说破,说不下来几个村子。
然而,他一去,搬出宋惊蛰名头,大家一听,是养云耳的宋惊蛰提议修水库,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应下了:“行,回头我跟村里人说说,看看这水库,怎么修,怎样修合适。”
桃源村村长傻眼了,这么容易的吗?
当然不是这么容易的了,其他村长之所以这么好说话,那是因为宋惊蛰曾经不留余地教过他们种过云耳。
在云耳能挣大钱的时候,人家一点都没藏私,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甚至谁家云耳没种好,出了问题,人宋惊蛰也是二话不说地跑过去帮忙解决问题。
给不起钱也没关系,卖了云耳再给他也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