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贴城门左边的高墙内侧,有几间直脊无廊的排房。门阶与窗格上满覆尘土,朱色的墙面被雨水剥蚀得很厉害,看上去斑驳不堪。宫城久无人住,柴炭用度极少,惜薪司这里自然也是门庭冷落。
朱瞻基忽然想起来,自己光顾着来,还没给大伴准备牌位呢。他让那几个小宦官去拿一枚空白木牌来,可他们面面相觑,苦笑着说宫库里没有这东西,要用就得找内官监订。
朱瞻基本想发火,可他转动脖颈,无意中瞥见旁边西华门那边堆着一垛劈好的木柴,垛顶还扣着一口大黑锅,估计是守城兵丁自己用来开伙的。换做北京,紫禁城里谁敢擅自举火,也就是南京这里久疏管理,才会如此散漫。
不过对朱瞻基来说,这倒方便了。过去要一根宽边木柴,稍做加工便是一枚简陋牌位。虽然有些对不起大伴,但事急从权,等留都安定下来,再正经摆祭不迟。
那两个小奉御不太靠谱,朱瞻基决定自己亲自去挑选。可他刚一靠近西华门,却听到门外一阵喧哗。听那争吵的内容,似乎是有人要进来,却被卫兵给拦住了。
什么人如此嚣张,居然连宫城都敢闯?莫不是白莲贼人?朱瞻基踱步走过去,看到大门外站着一个穿通政司号服的典簿,斜挎着一枚黄漆鱼筒,要往里冲,却死死被持戟的禁军给拦住了,两边几乎要动起手来。
通政司负责内外文书交接,南北各设一个,这个典簿显然是南京通政司的吏员。而禁军则是朱卜花从北京带来的,接防这里不过数月。两边互不统属,态度自然都很恶劣。
朱瞻基开口喝道:“何事在这里吵吵嚷嚷?”禁军们听到太子驾临,都纷纷半跪在地,那个典簿也连忙跪下。朱瞻基问怎么回事?典簿回道:“一刻之前,有京城八百里加急文书送至通政司,不停急报东宫。卑职不敢耽搁,急递宫城,却被他们拦住,说没有朱太监的允可,任何人都不得入内!”
守门将军急忙分辨道:“朱太监说外头形势还不太平,皇城久无设备,为防贼人惊扰殿下,这才严令四门紧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