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又略不过去,装聋作哑也行不通,你都想好要另赁屋舍居停了,谁想得了老天爷照拂,居然让你随了老夫妇俩去往乡邑,这就脱开了身了,谢天谢地!
至于大年初一就出门往外走这件事有多么不同寻常,你从未想过。老夫妇多少知道一些内情,凭着多年混出来的人情世故,他们猜出了一个大概。对于自家嫂子这样仓促且不合礼数的安排,他们不发一言。老妯娌俩坐在牛车内,老翁与你坐在车辕上,因是年节间,又还未到走亲眷的时候,乡间道路上少有人迹,只你们这一架牛车缓缓而行,老的们都是心事,各自沉默不语,你本就不是多话的人,此时坐在车辕上,有些好奇地四处张望。除了逃战祸或是出外诊,你鲜少像这样全无心事挂心头的外游。那时战祸还未波及降山这头,乡野间虽则是冬末春初,一阳复始,积雪未化,草木未萌,你仍觉得这灰白相间的景色好看。许是心境不同了吧。
你们颠簸了一天,傍晚时分,总算到了这个名叫栗园的小村落。这处村落仅只四十来户人家,都姓栗,老夫妇俩的亲嫂也姓栗,这是她本家。江家当年之所以会往降山走,就是因为她本家在此处,报与官府时,迁来的缘由说的也是投亲。江家初来之时,亏得有这处小村落脚,靠着亲朋接济,熬过了最难的一段时光,后来江家家长靠着自家识药看诊的本事,渐渐在这一带做出了名气,有了一些余钱,但要到县邑开生药铺子,这点余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他们自个儿才知道,家里是如何一夜发富——江家家长某次出外诊回来,月黑风高之时救了一位伤了腿的老丈,背回家中养了个把月,养好了伤,老丈家里来人把他接走,走前千恩万谢,还留下二十来个马蹄金作谢仪。江家家长惊坏了,万不敢收,老丈只说金子来路干净,让他放心收下,上县邑开个生药铺子,往后营生就不必愁了。之后江家果然在县邑开起了一个门脸儿挺大的生药铺子,也果然不再为生计发愁,只不过江家家长在铺子开起来之后不久就病故了,那时江世昌不过五岁,这铺子能够支撑下去且还有生发,全仗江栗氏勉力支撑。铺子生意有起色时,她又在降山周边几个县邑都置下田产,且雇了人专门打理,栗园这处不算大,但胜在“全”:有田庄,有屋舍,也有做杂事的人手,且乡党之间,说话方便,她那入了魔怔的痴儿子若是还未断念,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