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表决吧。” 杜立特的声音沙哑,“选第一个方案的请举手。”
琼斯犹豫了片刻,最终没有举手。他想起了那些在珍珠港牺牲的战友,想起了照片里女儿懵懂的笑脸。“中校,” 他站起身,“我选第二个方案。如果我们这次不能给日本人足够的教训,他们还会炸更多的港口,杀更多的人。”
三十只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像一片沉默的森林。杜立特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突然觉得眼眶发烫。他转身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圈住 700 公里处的坐标:“告诉海军,我们选这条路。另外,通知双城子的中国人,我们要准备开干了,准备接应我们。”
训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飞行员们开始模拟夜间超低空飞行,贴着海面 10 米高度掠过,躲避假想中的雷达探测。机械师们则给每架 B-25 加装了应急放油阀,万一被日军战机咬住,能立刻扔掉燃油箱减轻重量。
出发前一天,杜立特给每位飞行员发了块绸布,上面用日文写着 “我是美国人,请善待我”。“这不是投降书,” 他看着众人,“是保命符。如果迫降在敌占区,或许能用得上。”
琼斯把绸布塞进飞行服内侧,与全家福放在一起。他走到 “幸运女神” 号旁,抚摸着机翼下的燃烧弹,弹身上印着八路军的标记 —— 一个红色的五角星。
夕阳西下,埃格林基地的跑道上,二十架 B-25 整齐列阵。加长后的 “大黄蜂” 号已在珍珠港待命,甲板上的白色标线像条通往胜利的起跑线。杜立特站在指挥塔上,望着渐暗的天空,仿佛已经听到了东京上空的爆炸声,听到了双城子机场的欢迎钟声。
三天后,从珍珠港出发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在晨雾中泛着冷光,加长的 15 米飞行甲板尽头,白漆画的起飞线被海风舔得微微发卷。
杜立特踩着露水走向第一架 B-25,敞开的机舱里面四枚 250公斤燃烧弹的黄铜引信在朝阳下闪着刺眼的光 —— 这是B-25轰炸机载弹量的极限配置,剩余空间被 1200 加仑汽油填满,油管在舱壁上盘成密密麻麻的蛇形。
“800 公里起飞点,” 他拍了拍琼斯的肩膀,对方飞行服领口别着的平安符边角已被汗水浸软,“记住,我们投弹后立刻转向西北方向,要是被日本人缠上就麻烦了。”
上午十点整,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此时已经迎着风全速行驶,一架架 B-25轰炸机的螺旋桨搅动起甲板上的雾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