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的眼神有些浑浊。
坐在台下的何雨柱知道,这个说法不是代表别的,而是在告诉何雨柱有新的技能点可以提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天将课程给讲了个差不多,第二天老教授就直接从车工开始,给所有人讲述车工的工作原理。
同时老教授又找人搬来了一台工作机器,通上电后,机器传来了轰鸣声。但很快,这个轰鸣声慢慢的弱了下来,紧接着机器就罢工了。
“教授,机器是不是坏了?”
其中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
老教授没有回话,只是默默的蹲了下去,在机械前鼓捣了起来。
教室里的同学们也都没有闲着,纷纷走上前去看着老教授动手维修机器。
随着老教授手上的动作越发麻利,何雨柱脑海中的提示音就响的越来越勤,因为老教授的每一个手法都被何雨柱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
【车工+1】
【车工+1】
【八卦掌+1】
【钳工+1】
……
何雨柱发现,虽说这堂课讲的是车工,但老教授的手法却是几个工种之间的结合,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何雨柱十分崇拜。
等到下课的时候,何雨柱的车工等级已经来到了二级,并且还在不断的提升着。
不过这是系统的常用方法,前面几级进步十分迅速,这都是系统在帮忙。到了后面就需要何雨柱自己的努力了,而且要对知识更加深入了解。
通过一天下来的学习,何雨柱发现机械这个学科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需要各个方面来配合,简单的是机械只是简单的机械。
如果想要设计出一款新型机械,或许不需要去研发新的材料,但却要知道每一款材料的特性,才能够充分的加以运用。
在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何雨柱终于明白,为什么易中海和刘海中在轧钢厂努力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成为工程师?
那是因为,要想成为工程师,所需要的知识是系统的。而易中海只能够将钳工做到8级,其他的方面他根本就不了解。
而且易中海这人属于井底之蛙,知道的知识不多,而且特别执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如今全国没有普及工人定级的事,现在还是按照工龄和在工厂的贡献给工资。
不过五五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或许干什么都很顺利,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