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否进行家产公示这件事上,崇祯态度很坚决。
他十分清楚推行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遇到很多麻烦。
但无论困难多大,他都得试上一试。
不受监督的权力不会给百姓谋福,只会肆无忌惮的作恶。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每次朝会都讨论是否要公示家产。
正反双方在朝堂上争的不可开交。
暗地里拉拢对方,壮大己方的声势。
政治游戏是少数服从多数。
只要反对的声音多,政令就无法推行。
看着私下里统计的数据,崇祯有些疑惑。
他问邱瑜:“为何支持公示家产的多为四品以上的官员?而四品以下的官员大多反对公示家产?”
邱瑜想了想,解释道:“公示家产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朝廷备案,二是张贴在衙门外向百姓公示。”
“品级越高的官员,接触百姓的机会越少。接触的越少,百姓们越找不出毛病,所以这一项内容对他们无关痛痒。向朝廷备案就更没压力了,锦衣卫无孔不入,只要想查什么都能查清。”
“与其抵制政策,不如逢迎政策。”
“哦,”崇祯恍然大悟:“那四品以下的官员为何反对的如此强烈?”
邱瑜认真说道:“品级越低,接触百姓的机会越多。以地方官为例,有权威的地方官才能震慑地方,而失去权威的官员会让地方失控。家产情况的好坏是官员的秘密和底线,把这个底线暴露出去,会让官员失去权威,尤其是那些穷官。”
崇祯想了想:“既然如此那就退一步。”
“陛下的意思是?”
“四品及以上官员需要向朝廷和百姓公示家产;从四品及以下的官员只需填写财产清单,以密函的形式向朕公示,不向百姓公示。”
“如此既能保证官员在百姓心中的权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理贪腐。”
“另外...这项政令只针对文官,武将不必遵守。”
邱瑜本想坚持一视同仁,可是他已经入局成了崇祯的白手套。
想和崇祯作对已经晚了,只能应道:“臣这就去写奏疏。”
转天一早。
邱瑜开始与京师的地方官联络,询问他们的态度。
面对这项新政策,京师地方官的抵触情绪依然很大。
但很快就有人找到了空子。
他们发现不用抵制财产公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