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入尾声,科克没有急着递交结案报告。而是以再次核对嫌疑犯身份为由向多个分局申请察看档案。借此,他查到了她的身份与过往。
艾波洛尼亚?科里昂,1925年生人,十二年前在曼哈顿二十三分局登记注册,就读于中城高中、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结婚,居住于布鲁克林枫镇社区。
十几岁的年纪才登记信息,这在纽约不算罕见,私生子、偷渡客、粗心贫穷的父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但是,科克手头还有另一份档案——
阿波罗?维太里,西西里人,1934年抵达纽约,于41年注册死亡,恰好也是艾波洛尼亚名字出现的日期。
“阿波罗,艾波洛尼亚。”科克轻声念着这两个名字,“多么有趣的巧合。”
阿波罗就读的布朗克斯星镇小学和中学,这两所学校生源来自普通家庭,没有拍摄毕业照的传统。科克没有放弃,讨来历年通讯录逐页码翻找,找到阿波罗?维太里填写的紧急联系电话,与科里昂家族曾用过的号码是用一个。
拿到这条线索,科克?弗格森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这是一个掌握犯罪帝国的女人,他一定要将她绳之以法。
年轻的警探将那天中午的话视为挑衅——没有警察敢揭穿、逮捕她,包括他。
这天上班,他和查克探员在楼梯口偶遇,一同往办公楼层走,老前辈关心地问:“小科克,最近在忙什么?那起酗酒伤人的案子就那么难?要我帮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