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就要求属下官员无论大事小情,都要记录在案、集册留档。”
“在这之后,一切权责都清晰明了,推诿的风气也就消散了。”
“公门中人,也变得忠敏勤俭起来。”
“而这一件事,只是我在津海尝试的几件变革之一。”
“我心里想着,把我在津海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工部来。不知道张大人和王大人怎么看这件事?”
两位老大人细细读了贾璋编纂的新规,又与贾璋探讨了几句新规章、新制度的细节。
解开了心中种种疑惑后,张、王二位侍郎都对贾璋的新规竖起了大拇指。
司空大人想用新制度倒逼属官、吏员练达勤奋起来,从而提高工部的办事水平与办事效率。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张、王两位侍郎,当然不会对贾璋的新规提什么反对意见。
当然,他们两人心里也清楚,他们答应得这么痛快,主要还是因为贾璋革新的刀锋没有没挥到他们头上。
不论是隔日开会升堂,还是工作细则记录,亦或是工部独有的考评法,针对的都是工部的郎官、主事、吏员等基层官员,而不是他们两个年迈的老头子。
正因如此,张、王两位侍郎才对贾璋的建议连连称是。
他们这么做,一方面确实是觉得贾璋编纂的新规对工部有益处,他们反对,会觉得良心不安。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们想通过配合贾璋工作的方式,卖贾璋一个顺水人情。
他们两个,都上了年纪,迟早有一天要致仕归乡养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