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发到非洲去。”他看着陈凯手里的打包带,忽然笑了,“时代变了,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标准,都得学。”
加固到一半时,天空开始飘起小雨。陈凯让林阳去仓库角落拿塑料布:“把箱子盖起来,别让雨水打湿标签,拍照时看不清。”他指着货箱上的英文标识,“这些标签是防水的,但边角泡久了会卷,客户扫码扫不出来就麻烦了。”
林阳抱着塑料布跑回来,雨丝已经打湿了月台的地面。他和陈凯一起把塑料布铺在货箱上,用砖头压住边角,雨水顺着布面汇成细流,滴在地上溅起小水花。“拍照得等雨停吗?”
“不用,找个避雨的角度。”陈凯举起相机,镜头对着箱内的加固结构,“客户要看的是加固细节,不是天气。你看,站在箱门口拍全景,能拍到所有木方和绳结;蹲下来拍四角,能看清木方有没有顶到箱壁。”他连续按了几下快门,“每个环节至少拍三张,远景、中景、近景,少一张都得重拍。”
林阳接过相机试着拍了几张,镜头里的木方和麻绳显得有些杂乱。“怎么拍才能显得整齐?”
“找平行线。”陈凯指着箱壁的接缝,“让木方的边缘和箱壁的缝对齐,镜头放平,别歪。你看这张,木方和箱门的竖缝平行,看着就规矩。”他翻出昨天拍的照片给林阳看,同样的加固结构,因为角度找得好,显得井井有条。
雨停时,加固正好完成。五十箱货被木方和麻绳固定得纹丝不动,像列队的士兵。陈凯站在箱门口拍了张全景,镜头里的木方横平竖直,麻绳的走向清晰可见。“最后一步,封箱。”他从工具箱里拿出铅封锁,上面刻着仓库的编号“HTHW04”,“封箱后要拍铅封的特写,编号必须清楚,客户凭这个确认箱子没被打开过。”
林阳捏着铅封锁,金属的重量压在指尖。他学着陈凯的样子把锁穿过箱门的锁孔,“咔哒”一声扣紧,铅封上的编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要是运输途中铅封断了怎么办?”
“那就麻烦了。”陈凯收起相机,存储卡被他小心地装进防潮袋,“得让船公司出证明,说明不是人为破坏,还得重新验箱、拍照,耽误船期是常事。”他拍了拍林阳的肩膀,“所以每次封箱前都要检查铅封有没有裂纹,宁可多费一个,不能出一点错。”
中午吃饭时,林阳看着食堂墙上的世界地图,忽然想起那批要去鹿特丹的货。从青岛港出发,穿过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他想象着那些被木方和麻绳固定的货箱,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