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蹲下身用指甲刮了刮:“没事,是以前的残留物,不影响承重。”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在“箱体检查”栏打了个勾,“但得拍照存证,免得客户说是咱们的货弄的。”他举起相机,镜头对着污渍拍了两张,“拍这种瑕疵要找好角度,得把箱门的编号也拍进去,证明是这个箱子。”
林阳看着相机屏幕里的照片,箱门右上角的白色编号“CBHU”清晰地映在污渍旁边,忽然明白“留证”两个字的分量——不只是记录,更是责任的划分。他跟着陈凯检查箱底的木地板,用手电筒照过每道缝隙,确认没有松动的钉子,才爬出来在验箱单上签字。
“验箱是基础,接下来是对货。”陈凯指着仓库里码好的货箱,“这批环氧树脂一共50箱,每箱净重25公斤,你昨天记的台账里有,现在核对下实际数量和标签。”他递给林阳一支荧光笔,“标签上的批号和生产日期,得跟车间的出库单对得上,差一个数字都不行。”
林阳蹲在货箱堆前,一箱箱核对标签上的信息。晨光透过仓库的高窗落在他手背上,荧光笔在“LOT NO.”上画着圈,这是昨天下午车间刚下线的批号,陈凯说过,远洋货最忌讳发临期产品,客户会以“存储时间过长”为由拒付尾款。“数量对得上,都是批次。”他把验箱单和出库单叠在一起,边角对齐压在货箱上。
“行,开始装车。”陈凯朝仓库外喊了声,两个穿蓝色工装的师傅推着叉车过来了。“这批货得人工搬。”他指着货箱侧面的“易碎”标识,“叉车臂容易撞坏包装,尤其是这种塑料桶,磕一下就可能漏。”
林阳撸起袖子刚要上手,就被陈凯拦住:“戴手套,穿防滑鞋。”他从工具柜里拿出双厚帆布手套,“这桶壁滑,昨天刚下雨,地面潮,别摔了。”
手套里还残留着松木的味道。林阳抱着货箱的一角,和师傅一起往空箱里挪,塑料桶在怀里沉甸甸的,桶身的温度比手凉,显然是刚从恒温区运出来的。“慢点放,轻拿轻放。”陈凯站在箱门口指挥,“按客户给的示意图摆,横三竖二,中间留十公分空隙,方便塞横木。”
五十箱货搬完时,林阳的后背已经湿透了。他靠在月台的铁架上喘着气,看着陈凯在箱里用卷尺量空隙:“空隙太小,横木塞不进去;太大,路上会晃。”他调整着货箱的位置,额头的汗珠滴在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深色,“远洋船在海上晃得厉害,尤其是过马六甲海峡,风浪大的时候箱子能来回挪半米,不固定牢,塑料桶撞破了,整箱货都得报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