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老刘检查货箱的样子,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神其实比谁都亮。“刘主管以前是不是很厉害?”
“何止厉害。”陈凯往仓库门口看了看,压低声音说,“他在国营厂时,管着上千平的仓库,手下几十号人,据说当年有批出口苏联的货,海关查出标签有误,是他带着人连夜重贴,愣是没耽误船期。”他忽然笑了,“不过他不爱提当年的事,总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能把眼前的货发对就不错’。”
下午两点,车间的师傅推着新下线的货箱过来了。林阳跟着陈凯去核对数量,刚数到第三排,忽然发现有个货箱的标签歪了,边角还卷了起来。“这个得重贴。”他伸手想把标签抚平,被陈凯拦住。
“别动。”陈凯从工具箱里拿出胶带和剪刀,“标签一旦损坏,客户可能会拒收,得换张新的。”他剪下旧标签,动作熟练得像在拆包装,“我刚来时嫌麻烦,直接用胶带粘,被老刘看见,当场把整箱货都卸了,说‘做生意跟做人一样,得讲究体面’。”
林阳看着陈凯小心翼翼地贴上新标签,手指在边角压了又压,忽然明白“体面”这两个字在仓库里的意思——不是穿得多整齐,而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他拿起记号笔,在入库单上写下“标签更换”,后面跟着货箱编号,字迹比早上工整了不少。
快下班时,陈凯把一沓签好的发货单递给林阳:“这些是明天要发的,你晚上回去翻译下产品说明,不用太复杂,记着把‘储存温度’‘保质期’标清楚就行。”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U盘,“这里面是我整理的外贸术语表,你拷回去看,比字典实用。”
林阳接过U盘,塑料外壳还带着陈凯手心的温度。他收拾好账本,忽然看见仓库的黑板上贴着张新的通知,是老刘用粉笔写的:“明日上午9点,车间-仓库协调会”。下面画了个大大的箭头,指着外贸仓库的方向。
“明天老刘要给车间和仓库的人开会,”陈凯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主要说出口货的包装标准,你也听听,以后跟车间对接时用得上。”他锁上仓库的门,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别急着学太多,先把发货单的门道摸透,这是咱们外贸仓库的基本功。”
林阳跨上二八大杠时,车把上的防滑胶带蹭到了手心。他回头望了眼外贸仓库的蓝顶,夕阳下,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货箱像是在朝他点头。车链条“咔嗒”一声,像是在应和着心里的念头——原来所谓的“活明白”,就是从一张发货单开始,把每个字、每个符号都刻进心里,踏踏实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