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此刻却隔着一层冰冷的玻璃,像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魔术表演。
晚自习时,后桌在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抑扬顿挫的背诵声混着走廊的风声。林阳翻开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章节的插图里,候鸟正排成人字形飞过天际——多像此刻的自己,被无形的季风推着,飞向陌生的迁徙地。他摸出铅笔,在图册空白处画了张实验桌,桌上摆着永远不会失衡的天平,砝码上刻着“历史”“地理”的字样,而本该放试剂瓶的位置,空无一物。
深秋的家长会,陈老师作为理科班班主任,在走廊与他擦肩而过时顿了顿:“文科月考看了,材料分析题思路很清晰。”她的目光扫过他手中的历史笔记,页眉处藏着个极小的“K”——那是钾元素的符号,被他用荧光笔涂成了淡紫色,“别总回头看实验室,既然选了文科,就把‘擅长’变成‘锋利’。”话落时,一片香樟叶刚好落在笔记上,盖住了那个褪色的“K”。
放学路上,小雨追上来,手里晃着最新的化学竞赛题:“这道晶体结构题超难,要是你还在……”话没说完就被风扯碎。林阳望着她校服上的元素周期表徽章,突然发现自己的文科校徽别针上,不知何时沾了点历史课本的金粉——原来有些告别,早在无数个走神的课堂、无数次路过的实验室门口,就悄悄完成了。就像试管里挥发的试剂,终将留下空瓶,而瓶底残留的痕迹,是曾经炽热却不得不冷却的梦。
深夜整理书包时,一张皱巴巴的化学实验报告掉出来。纸上是高一上学期的“焰色反应记录”,他的字迹还带着青涩的颤抖:“钾——紫色火焰,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如夜空中未命名的星。”如今玻璃片早已不知去向,而那抹紫色,却在他每次翻开文科课本时,从纸页间轻轻跃起,像个未完成的句点,悬在“史地政”的字里行间,久久不落。
教室的灯熄灭后,林阳对着月光,在实验报告背面写下:“原来‘被迫’从来不是突然的抉择,而是无数个‘心不在焉’的累加——当化学试卷的红叉不再让我难过,当历史课本的重点不再让我抗拒,我就知道,有些翅膀,终将落在不同的枝头。只是偶尔会想,那支没画完的试管里,紫色的火焰是否还在轻轻摇晃,等着某个走神的瞬间,重新照亮整个黄昏。”
窗外的雨还在落,打在文科班的窗台上,像极了高一那年实验室的水龙头,滴答滴答,计量着时光的流逝,也计量着一个少年,与曾经的热爱,渐渐告别的距离。
喜欢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请大家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