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渺明日不做肉肠了,除了手抓饼,她打算再烤点儿面包。满汴京上下这馒头包子都是中式做法,糕点也是以苏氏糕点为主,大多用面粉蒸烤出来,以酥皮、果仁、猪板油丁为馅,,主打的是甜、软、滋润、糯、精致小巧。
因此,西式那种能当主食的烤面包与之完全不同,显得平价又亲民,沈渺打算做简单的红豆排包,这一类面包长得便很有食欲,金黄带一点儿酥皮,表面有纹理,里头又带馅儿,不仅好吃、便宜又好看。
主要是做红豆排包,这成本要比肉肠低得多——在宋朝,红豆绿豆之类的豆类,比大米、麦粉便宜多了。而且,宋朝的糖也比盐便宜,沈渺方才几乎把内城里所有粮米铺子都问了一遍,心里多少有了数,明儿摆摊便有经验了。
沈渺虽说立着“沈记饼铺”的招子呢,但在宋朝,几乎所有主食面点都叫“饼”,这也不算不务正业。
顺带给济哥儿买点笔墨纸砚。
李婶娘说济哥儿才学平平,只怕考不上国子学,沈渺却对济哥儿有信心。
第21章 豆沙排包
沈渺领着俩“小帮工”,出门买了好些东西,今儿的粗面还是十文一斗,细面却要三十文一斗。
沈渺之前换算过,一斗约莫是九宋斤多,用后世的斤数大约是十一斤多,卖粗面回来自己筛要实惠得多,只是有些费功夫。
红豆、绿豆等皆为八文一斗,价格也很低廉。
糖比盐便宜,三十文一斗,盐差不多得六十文一斗。
沈渺所在的这个宋朝早已与她熟知的北宋大有不同了。在糖液中加瓦片使得糖液分层取得白糖的制作技法早已推广,糖的产量跟着大大提升,老百姓也能常吃得起了。
也不仅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