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直觉、文献的指引下,通过刻苦钻研,再加上一点儿运气,在数学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
\n
“…感谢聆听。”
\n
裴止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台下的人都知道,能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不但要拥有卓越的数学才能,还要坚持、持久地攀登数学高峰,天赋和汗水缺一不可。
\n
裴止拥有卓越的数学才能,他能静下心做研究,此外他还是个谦逊平和的人。光着一点,就值得如此热烈的掌声。
\n
他发表了一百多篇数学核心期刊,论文引用量近万次,他的成就令台下的绝大部分中年教授都要叹为观止,难以望其项背。但他把取得成就的原因,归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借由此鼓励同学们多多通过合作,集采众家所长来解决问题。
\n
许柠回头一看,不知何时,身后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同学。懂数学的来看门道,不懂数学的,都围在他身边。
\n
“感谢小裴的分享,年轻人,前途无量,咱们数学学院的科研未来,人才培养,这幅大担子就交到小裴肩膀上了。”数学科学学院的老教授、长江学者唐学青上台,言辞恳切。
\n
唐教授苍白斑驳的手搭在裴止的手臂上。唐教授比裴止矮了不只一个头,于是许柠看到,裴止微微倾身,低着头,认真地对唐教授点头,姿态谦逊而尊敬。
\n
其实,光论在科研领域的成就,裴止在国外五年的成就不比在场的老教授们低多少,甚至要高得多。难得的是他谦逊的态度,让老教授唐学青都十分动容。他看好裴止,裴止静得下心,不受外物纷扰,他的世界纯粹,纯粹到只有数学,将来说不定真能拿到菲尔茨奖。
\n
只可惜,华国国内的科研环境跟国外比起来还有差距。照裴止在国外的发展,拿菲尔茨奖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下,就不好说了。裴止能义无反顾地回国,也是江华之幸。老教授在庆幸感同之余,还有丝丝惋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