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眉心微微蹙动,面色反而平静了。他并不厌恶恒超这样的说辞,相反,身名利情四个字恰好说到他心里去了。他非常愿意听他详细说说。
恒超是真正的智者。他先前从五盘棋局中大致了解了赵匡胤的性格和愿望,他知道这个年轻的统帅有着更为宏大的志向和眼下尴尬的政治处境。因此他不得不特别谨慎,小心地挑选着词句,生怕辜负了这次与周军统帅心对心的谈话:”听说玄帅在攻寿州城时,以身挑衅,刘仁赡两射不中,被传为佳话,说天命归周,大战必胜。“
赵匡胤不明其意,含糊道:”不过是侥幸巧合而已。“
恒超道:”只是天命究竟是归周还是归赵,不知在贵国君臣心中,又将作何解。“
赵匡胤如同被蛇蛰了一般,只觉得宽敞的禅房,竟在一瞬间压抑得令人透不过气来。
恒超继续道:”若是这段战场轶事与攻陷南唐都城的捷报一并传回汴京,怕那泰昌殿上演出的就不再是西子泛舟的风流韵事了。君心一旦生了忌惮之意,为臣者的身家安危便需顾虑,此为一个身字。“
赵匡胤虽觉得自己那日出言有些冒失,但此过失并非不可挽回。觉得对方不免有些危言耸听,故而只沉沉一笑,并未表态。
恒超沉着道:”第二个‘名’字。当初寿春告危,一代名将长孙思恭以寿春城高难攻为由,拒绝出兵,并因此获罪身死。如今玄帅在数月间便攻破紫金寨、拿下了江东十四周,又将寿州、扬州囊括怀中,此战威名早已在长孙氏之上。若再灭金陵,灭南唐,便成大周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不知该官封几品、进爵多少才能回报此般战功。长孙思恭连个太平国公的爵位尚且受不起,敢问玄帅又将如何承受?“
赵匡胤指尖有微微的颤抖,他抿了口茶水,这个动作遮住了他心中的一丝慌乱。自古功高震主,当臣下的功高到无可封赏之时,便是逼得君臣走上一决胜负的路。赵匡胤故作镇定道:”你又如何知我承受不起?“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