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星云守护者的叶片在仓库窗口摇曳,叶片的能量感应装置闪烁着柔和的绿光,与储存环境的温湿度产生共振。小顺子剪下几片叶片,捣碎后与酒精按 1:10 的比例混合,制成天然的防虫剂,装在纱布袋里挂在仓库四角。这种液体能驱赶玉米象和麦蛾,有效期 30 天。“比农药安全。” 他数着挂袋的数量,每 20 平方米挂一个,“去年用农药熏过的仓库,残留味三个月才散,今年这法子既环保又有效。”
收购商老张带着检测仪器来到场院,取样器从不同区域取出 5 份样品,混合后检测:水分 14%(达标),杂质 0.8%(达标),容重 752g/L(一级玉米标准)。他用计算器算出收购价:“比市场价高 5 分钱,这品质在全县难找第二家。” 他拍了拍小顺子的肩膀,“明年我包销你们的玉米,只要保持这品质,价格好说。” 去年的收购价记录显示,当时的玉米因容重差 2g/L,只拿到二级价。
刘二叔带着张家庄的村民来参观晾晒场,他们的玉米含水量还在 18%,清选后杂质含量 2.5%。刘二叔捧起试验田的玉米,与自家的对比,饱满度明显差一截,脸上的表情有些羡慕:“俺们的玉米能卖这价就好了,还是你们的管理到位,明年一定好好学。” 他的手指在玉米粒上摩挲,感受着不同品质的差异。
莱娅给刘二叔的玉米做了检测,千粒重 350 克(比试验田低 32 克),淀粉含量 68%(低于试验田 5 个百分点)。她建议他们采用分级储存:优质籽粒单独销售(能多卖 1 分钱),次等籽粒作为饲料(价格低但稳定)。“分级能提高收益。”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计算公式,“按你们的产量,分级后能多收入 3000 元,去年有个村没分级,少赚了不少钱。”
培训教室的总结会上,莱娅展示着今年的种植成本收益表:总成本每亩 860 元(种子 80 元、肥料 320 元、人工 460 元),总收入每亩 1905 元(762 公斤 ×2.5 元 / 公斤),净利润每亩 1045 元,比去年增长 28%。“这账得算清楚。” 她指着表格中的数据,“能量流种植不是光投入,而是提高投入产出比,去年的净利润是 816 元,今年多赚的 229 元就是科学管理的效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顺子在黑板上给学员们讲解玉米储存技巧,白色粉笔写出的数字整齐:“储存温度控制在 1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