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了许多,数学新宇宙的自适应脉冲误差缩小到 11%。“就像给眼镜擦干净。” 他看着电压显示器的读数从 180V 回升到 220V,“清洁能源供应不足,模拟场自然撑不住,跟宇宙本身没关系。”
莱娅拆开主机箱,散热风扇的叶片上缠着几缕蜘蛛网。她用镊子清理干净,又往轴承里滴了两滴缝纫机油,风扇重新转动的瞬间,屏幕上的共振场图谱开始缓慢修复。“之前的应激模型太理想化了。” 她调出环境参数对照表,高温、湿度、电压波动的数值被用红笔圈了出来,“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干扰因素,就像设计桥梁时没考虑洪水的冲击力。”
虎娃扛着梯子往田里走,地头的能量接收器果然被雨水泡得发白,金属接口处结着绿色的铜锈。他掏出砂纸打磨接口,又用塑料布给设备搭了个简易棚子。当接收器重新启动,地里的跨界土豆停止了嗡鸣,叶片的朝向逐渐恢复正常,原本蔫蔫的藤蔓开始向上攀爬。“接地气的活儿还得靠手来干。” 他拍了拍满是泥污的裤腿,光丝捕虫网的共振图谱终于恢复了流畅的曲线。
傍晚的雷阵雨来得突然,打谷场的帆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小顺子和虎娃忙着加固遮盖土豆的塑料布,莱娅则把观测装置搬进谷仓。王婶端来一锅姜汤,碗沿的热气在灯光下形成小小的漩涡。“喝了暖暖身子。” 她指着窗外的雨帘,“能量场再复杂,也得跟着老天爷的脾气走。明天要是起雾,观测数据肯定还会波动,不如趁机检修设备。”
雨停后,谷仓的灯泡突然闪烁起来,界域钥匙碎片的银光与灯光产生了共振。小顺子盯着碎片里的微型宇宙图谱,发现数学新宇宙的应激计算模型正在自动修正 —— 它根据现实中的温度数据调整了参数,将处理器的负载均衡到了安全阈值内。“它们在学习现实规则!” 他把碎片贴在主机箱上,屏幕上的误差数值开始快速下降,“就像虎娃学会了给接收器搭棚子,宇宙也在适应设备的局限。”
莱娅连夜编写了新的补偿算法,将温度、湿度、电压等环境变量纳入共振场模拟。当她运行更新后的程序,双螺旋能量流的图谱上多出了几条灰色的辅助线,这些线条会根据实时环境数据自动伸缩,像给能量流加了弹性的保护套。“现在就像给冰箱装了稳压器。” 她打了个哈欠,主机的散热风扇发出平稳的嗡鸣,“虽然不能改变环境,但能让设备适应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清晨,雾气笼罩着本源森林,观测装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